今天是:
当前位置: > 调研视察
莆田:推进强村富民步伐(十一)
【发布日期:2017-02-24】 【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阅读:次】
●部门回应
 
优化一村一品
 
近年来,市经信委主动发挥职能,着力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一村一品”、推动信息化普及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强村富民。
推动园区、项目落地建设,带动周边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企业集聚“洼地”,辐射和拉动周边农村发展。近年来,在我市原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拓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仙游经济开发区、荔城经济开发区、华林经济开发区、北岸经济开发区和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等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并建成仙游工艺产业园、黄石工业园区、太湖工业园区、上塘珠宝城等10个省级以下工业园区,目前,共吸纳700多家规上企业进驻。同时,按照“引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原则,积极推动雪津迁建、华佳彩等大型龙头项目引进落地,并相应配套产业链项目。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的不断落地建成,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村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拉动了商贸、物流、医疗、教育等行业发展,并为周边村民提供参与项目建设施工和经过职业培训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的渠道,促进强村富民加快步伐。
引导“一村一品”优化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对食品加工、工艺美术两个民生产业的“一村一品”建设,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不断促进提升,有效增强了农村经济活力。食品加工产业方面,积极引导企业与本地特色农业有机结合。比如鲍鱼深加工产业,引导产业龙头汇丰食品以优质南日鲍为原料研发青汁罐头等品种,畅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推动闽中有机食品依托枇杷产地优势,生产经营枇杷润茶、枇杷桂圆膏等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工艺美术产业方面,引导布局农村的工艺美术企业改变以往“坐商”的经营模式,依托展会展销平台、开展网上销售等方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比如通过举办海峡艺博会及油画、银饰、新中式家具等专货会,以及帮助企业对接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知名平台,为布局农村的工美企业拉近市场。与此同时,加强产业发展的融资服务,为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为生产经营正常、因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过桥转贷服务,有效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实施“互联网+农村”建设,注入发展新理念。积极促进信息化进农村,促进农村转型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数字家庭示范村建设工作,引导智能家居消费。确定园庄镇义路、游洋镇龙山、赖店镇罗峰、西天尾镇洞湖、常太镇马院和岭下、白塘镇集奎、东庄镇后江、东埔镇度口和西山以及湄洲镇宫下等13个村作为省、市级数字家庭示范村试点村,目前已完成义路村的省级示范村项目建设,各市级示范村已下达项目启动资金,完成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正在抓紧实施项目建设工作。二是加快农村快递发展,下沉快递服务网络,强化快递对农村电商的支撑作用。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工艺品、海产品通过快递走出去,带动了一批以榜头镇、新度镇为代表的产城融合淘宝镇,以及坝下、上塘等淘宝村的形成,助推了农村群众创业致富。
此外,市经信委还积极通过选派优秀科级干部驻村挂职、经常性深入挂钩村帮助协调解决问题等方式,加强与农村党建共建。下一步,市经信委将继续认真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在产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村一品”扶持发展、加强与农村党建共建等方面发力,促进强村富民。
 
强化科技服务

 

 
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优势和特色,整合科技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实施科技项目,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带动。重点围绕我市特色农业产业,水果、蔬菜、水产、畜牧、食用菌等,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项目,支持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引导农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扶持企业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着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并分别给予奖励,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经营效益,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广,推动强村富民。近三年,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立项2项,省区域重大项目5项,省星火计划项目立项13项;市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5项。总计投入科技经费2053.5万元,引导企业在国家、省级、市级项目中投入配套科研经费9204.86万元。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一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建立了水产、水果、蔬菜、农产品加工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壮大农村优势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村发展一村一品。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以科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供直接的技术和经营示范与服务。二是建立仙游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以蔬菜产业为主导,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面积约13000亩。开展设施蔬菜栽培示范及种苗工程研发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农业信息化服务、大棚周年高效利用技术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增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三是巩固提高水果、蔬菜、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扶持油茶、茶叶及花卉等成长型产业。大力推广农业新良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五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强基层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市科技局积极发挥科技职能,整合资源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开展多形式科技培训工作,把室内培训、田间培训、观摩实践、远程培训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培训规模,提高科技文化宣传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00余次,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发放科技小册子、科技书籍、培训教材2万多册。一是结合星火计划项目实施培训。二是将部分科技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成果制作成培训课件,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和农村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培训。三是每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发放科技书籍、科技小册子、培训教材,举行现场科技咨询,为群众现场答疑和技术指导,同时广泛开展科技宣传,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形成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自我造血能力。
强化农村科技服务,推进科技进村入户。一是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织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服务团)下基层、到企业、进村庄、入农户,以合作研发、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网络服务、下乡巡回等方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着力抓好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下派科技特派员进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10个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配备了16名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特派员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人才活动周”、“6·18”等成果对接现场推介会、“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活动,借春耕、秋播现场会之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余次,培训农民群众3000多人次,宣传科技兴农政策,发放科技小册子、科技书籍、培训教材等。我市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和带动一大批种、养殖大户。二是安排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项目。市科技局与市农办(农业局)联合,安排专项科技经费,每年支持一批基层村级推广应用“五新技术”发展生产的科技小项目,促进农村应用科技发展农业产业,增加村级经济收入。三是建立农村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莆田市农村科技12396信息平台网站内容包含“12396”电话语音服务平台、农村短信息发布平台、8个行业QQ群、农村远程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充实了莆田市特色农业产品、莆田市农业专家和莆田市农业成果等3个数据库,并培育建立5个特色产业信息化示范点、17个村官信息化示范点。“12396”科技服务热线,长期聘用服务专家,为企业、农民、种养大户等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每年接受咨询900多人次。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到企,更好地服务农村和农民。四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市科技局把精准扶贫工作列为市科技局的重要工作,积极探索科技精准扶贫路子。2016年增加科技扶贫项目计划,专门针对精准扶贫对象应用适用技术发展生产项目,立项支持项目10个,促进贫困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
市科技局指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要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从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推广的扶持力度,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富裕农民、造福农村注入强劲动力。要着力培育各类农业创新主体,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区域科技重点项目,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推进“双创”工作,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