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切实防止民生产品轮番涨价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2-09-12】 【来源:】 【阅读:次】
切实防止民生产品轮番涨价的建议
 
秀屿区政协委员、盟员郑文扬、盟员郑文通反映:前些年大蒜、绿豆等民生产品轮番涨价,“蒜”你狠,“豆”你玩还历历在目。今年的民生产品价格也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头6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都在3%以上。而有媒体报道:近日食用油、奶粉、洗发水等日常消费品和部分农副产品又相继涨价,有的涨幅达到10%。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部分消费品价格的具体变动,都呈现出“涨”势逼人的状况,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影响值得各方高度重视。
从目前价格上涨较大的日常用品和农副产品看,并非产能不足,且供求关系也无明显变化,较大涨幅的原因在于有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提高竞争力方面的懈怠,希望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维持利润。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1、对广大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影响明显,且容易产生连动示范效应,影响消费心理乃至通胀预期,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干扰国民经济整体平稳运行。
2、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提高利润,无助于生产经营企业本身改善生产经营,无助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更大空间,且伤及消费者利益,损及整体经济环境。
物价影响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准确把握物价之势,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防止物价上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建议:
一、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对违反物价政策的跟风、轮番涨价行为要严查严管,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政府应有效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从降低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为生产经营者“减负”,鼓励“农超对接”,改善商品流通,夯实日常消费品和农副产品价格稳定的基础。
三、各地各级工商、物价、市管等有关部门应加强价格监控,及时发布权威价格信息,引导生产经营,为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创造条件。
四、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引导生产经营企业树立越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应坚持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理念,使他们明确这才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健康成长的保障,做大做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