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关于加强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3-07-12】 【来源:】 【阅读:次】
城厢区政协副主席、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继光反映:近年来,各地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的配备较为完备,已初显园区对优势产能的聚集能力。但随着企业入住的人口增多,不少园区内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企业未建员工公寓,政府性的农民工公寓还未启动,且社会房源比较有限,员工只能租住县城或集镇,上下班往返奔波,既增加了企业和员工的负担,又不利于稳工安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建议:
一、抓完善规划,促进园区功能设施配套协调发展。按照园区整体规范围及发展定位,对园区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进一步完善功能区块划分,确保园区的生活功能设施布局与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相衔接。在离城区较远的工业园的规划范围内预留职工生活设施配套用地,为其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和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创新投入机制,不断加快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议将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所得收入的剩余部分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尽快规划建设标准化职工宿舍、食堂等必备设施,通过出租、出售或作为引资入园的一项优惠政策进行运作经营;2、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按照“政府主导、园区实施、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吸引社会资金介入,积极参与园区企业职工生活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3、鼓励入园企业建立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可以从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简化办事流程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助推入园企业建设员工公寓、食堂等必备的生活配套设施。
三、整合资源,不断改善园区企业员工生活条件。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周边学校、医院等资源,为工业园区务工人员提供就医和子女入学方便。如夫妻双方都在工业园区工作的,其子女可免收借读费就近选择学校就读。鼓励金融、商贸、通讯、邮政、交通等部门在工业园区设立便民服务网点,完善工业园区公共服务网络,确保园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