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关于加强城镇燃气管线安全防范措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4-06-26】 【来源:】 【阅读:次】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莆田市委员会主委、莆田市人大副主任王玉芳反映:燃气、油管线安全问题事关民生,也在不停地拷问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监管能力与水平。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燃气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燃气的消费量、用气人口及燃气的普及率均呈线性增长,然而,燃气管线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根据调研,目前城市燃气管线普遍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1、燃气管道腐蚀严重。莆田管道燃气是有莆田燃气公司唯一特许经营,2004年9月,莆田市政府授权市建设局与莆田燃气公司签订《莆田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由莆田燃气公司依法统一投资建设和经营莆田市行政辖区内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期限为30年。2006年8月莆田市LNG利用工程开始全面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进行了黄石门站、荔园调压站、涵西调压站、次高压管线、中压管线、庭院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及后方设施等工程建设,现已铺设燃气主管网近300公里,月供气量达460万立方米。据了解,燃气用钢管设计寿命为15年到20年,多数城市燃气中压燃气管网及早期投入运营的低压管网运行近20年左右时间,已接近或达到寿命终点,多数管网处于事故多发期。近几年,管网系统腐蚀穿孔事故频发,且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对部分城市中低压管网进行的检验和安全评估报告,管道的较高绝对风险等级达73.53%-83.1%,其余为中等风险等级。主要风险表现为:管道处防腐层部分破损,管壁锈蚀严重,个别管段局部管道壁厚减薄1-3.5mm。

     2、城市管网混乱。由于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对地下管线缺乏规范管理,给排水、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电力高压线入地等与燃气管道平行或交叉,安全距离不够。有的将燃气管道砌入光缆井内,这些电缆井与光缆井相互联通,采用双层井盖,一旦燃气发生泄漏,就会形成密闭空间和爆炸气体,埋下严重安全隐患。

     3、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由于相关的城市管理法规不健全,城市地下管线施工没有完全纳入建设规划监管的范围,导致地下管线资料不全,燃气标志与实际管线位置偏差较大,造成日后在城市建设中,难以准确定位管线位置,造成安全隐患。

     4、市政建设造成安全隐患。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及旧城改造市政施工频繁,再加上通信电缆、电力、自来水、电网等的改造给燃气管线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市区道路扩宽改造后,原埋设于慢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的燃气管道,变为敷设在机动车道下,给巡检、维修造成极大困难,也由此造成管道被损坏、挖断、造成泄漏事故。

     5、违章建筑和用户随意改造管线。城市燃气管网和设施上的违章建筑,有的占压在燃气管线上,有的将燃气调压设施封闭在违章建筑内。一些用户私自改装燃气管线,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及用气安全造成隐患。

      基于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城镇燃气管线安全防范措施。
      1、加大违章占压燃气管线及设施的整治力度。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燃气管道的占压的危害性,加大拆除力度,提高燃气管道的运行安全系数,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地下管线施工审批程序,凡涉及到影响地下燃气管线的应要求建设单位与管线业主单位进行协商,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控制施工外力因素损坏管线造成燃气泄漏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燃气设施管线与用户的安全巡查工作力度。对燃气行业的重要设施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液化石油气储气区、天然气门站等重要部门应每2小时巡视一次,检查设备的压力、温度、计位等的变化情况,对燃气管线的调压箱、阀门井、凝水缸等设施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到人,按照燃气设备管理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定期对用户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检查胶管是否老化,燃气表是否有漏气现象,提高燃气设施的科技管理水平,保障安全运行。

      3、完善各类燃气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燃气企业应完善各类燃气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应急救援设施、装备齐全完善,救援物资储备充分、通讯畅通、人员保证24小时值班,确保万无一失。

      4、加大行业管理力度。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涉及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方方面面,既要靠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更要提高燃气行业的准入和科学管理能力水平。建议进一步完善燃气行业管理法规,强化燃气安全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加大燃气市场的整治力度,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燃气行业安全健康的发展,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