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烟民低龄化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发布日期:2014-06-26】 【来源:】 【阅读:次】

      莆田市秀屿区教育系统关工委秘书长、盟员郑文通反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禁烟、控烟受到代表委员的热切关注,禁烟、控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前段时间,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在打造“无烟两会”,现在无烟客车、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会议……..已成潮流,在公共场合吸烟的现象也大为减少了。然而与此极不协调的是,在一些场合和一些地方,甚至是中小学校园内,那些最不该吸烟的人群之一的青少年却在“吞云吐雾”,那一副神态自如的样子,个个都象“老”烟民,叼烟、点烟、吞吐动作娴熟,烟民低龄化现象着实令人担忧。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嗜好吸烟,不仅有害身体,无益学习,还可能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调查发现,青少年吸烟现象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青少年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许多成年人都在吸烟,身体照样健康,为何自己不能试一下。

      2、不少青少年认为吸烟“很酷”,吸烟尤显男子汉风度,吸烟才是真的男子汉,日久便成为名符其实的烟民。

      3、“小烟民”互相影响。青少年常结伴而行,你来我往,相互赠烟,有的甚至以赠高档烟来炫耀自己,不经意间烟瘾渐深。

抽烟成瘾,不但危害健康,还给尚无经济来源的青少年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可能引发有关青少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为此建议如下:

     一、学校应积极应对。各有关中小学校应重视对吸烟学生的教育,利用班会、校会、团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禁烟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各种形式引导青少年远离香烟。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做禁烟的示范。

      二、家长要有效教管。学生家长要密切注视孩子的动向,发现孩子有吸烟行动,要耐心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远离香烟。有吸烟习惯的家长要做表率,力争戒烟,至少不应在孩子面前吸烟。

      三、社会要营造氛围。社会媒体和村居社区要通过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禁烟、控烟宣传,社区村居及公共场所要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明白纸,切实营造青少年学生戒烟的浓厚氛围,促使他们尽早戒烟。

      四、商贩要切实配合。凡销售香烟的商家和个体商贩要恪守职业道德,当少年儿童来购买香烟时,要断然拒绝,并不失时机地向他们做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自觉地拒绝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