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莆田市城厢区支社主委、福建省华林经济开发区副主任曾志聪反映:每年秋季新开学期,各工业园区企业,都会面临大量本、外地子女就学问题,各工业园区管委会也会收到许多帮助解决入学问题的请求。当地学校容量小,又往往把企业对学校的赞助(或所谓支持、共建)作为招收该企业员工子女入学的先置条件,而且在招收时提出人数指标等各种限制,致使大量企业员工子女面临就学难的严峻问题。 外来员工常因为子女不能入学,无法安心工作,造成园区招工难的现象难以缓解,在家的留守儿童也给社会和谐稳定提出挑战。为此建议: 一、完善规划,促进园区教育功能设施配套。在工业园区的规划范围内安排职工生活教育设施配套用地,为其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和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优化政策,合理考虑务工子女就学需求。开发区内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增班、扩班等形式,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入学率;在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中,将师资力量向开发区或附近的中小学倾斜,满足务工子女对基础教育的需求;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确保务工子女可以按规定就近入学。 三、创新投入机制,不断加快生活性配套和教育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园区生活配套和教育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议将园区企业的税收返还、工业项目用地所得收入的剩余部分返还园区或缓建一些非急需建设项目,尽快规划一定区域集中建设标准化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必备设施,通过出租、出售或作为引资入园的一项优惠政策进行运作经。二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按照"政府主导、园区实施、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吸引社会资金介入,积极参与园区企业职工生活综合服务配套和教育设施建设。三是鼓励入园企业建立和完善生活配套和教育设施。可以从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简化办事流程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助推入园企业建设员工公寓、食堂、学校等必备的生活配套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