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关于涵江区马兰顺侨宅保护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4-06-26】 【来源:】 【阅读:次】

     莆田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委员郭大卫反映:莆田市涵江区下洋路17号的马兰顺侨宅,占地2亩有余,是旅居印尼的爱国华侨林天顺于上世纪30年代携族人倾力建造的双层七间厢回廊式大宅院。虽历经八十载岁月变迁,马兰顺侨宅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建筑形貌。马兰顺侨宅是近百年来福建地区木雕、石雕、书法与建筑工艺的巧妙融合,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文物价值和统战作用。2013年,马兰顺侨宅被福建省住建厅和文化厅共同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优秀近现代建筑代表名录。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去年,涵江区下洋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启动,马兰顺侨宅被列为拆迁对象。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规[2004]36号文件),被确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建筑,相关部门不但要保护其原貌不被影响,同时应当为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提供政策与资金保证。作为省优秀近现代建筑的马兰顺侨宅如果被拆除,不仅违反了国家部委文件规定,也与莆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护城市文化DNA理念相违背。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说:“城乡建设不能‘千城一面’,要有自己的城市DNA。传承和保护古民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历史使命。既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有田可耕、有水可喝、有业可兴、有海可游’的自然环境,更要为他们留下一个可延续的文脉、记得住的乡愁。”

    为进一步加强地方古建筑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好国家建设部《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规[2004]36)精神,特建议如下:

     1、将马兰客侨宅纳入文物保护名录。确定保护和利用方案,筹措多方资金,争取各界支持,对侨宅进行系统性修缮。严格保护古宅砖雕、石雕、木雕等精美构件,严禁私自拆除、私收、私卖、私运等违法行为。

     2、将马兰顺侨宅改造成为民俗博物馆。可以在此进行归侨文物展览、侨乡文化讲座、民间工艺展示等展览,为民众提供感受民俗生活、了解侨乡历史、展示莆田精湛建筑工艺的窗口。

     3、打造涵江的历史文化中心区。涵江是千年商埠重镇,共有42万海外侨胞,不少人回乡建了许多精美侨宅,也留下了他们浓浓的乡愁。莆田有22处建筑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优秀近现代建筑代表名录,其中涵江就占12处。涵江下洋片区独具民俗文化魅力,片区有涵江民间信仰中心鲤江庙、各类工艺精湛的中式民居、中西风格合璧的马兰顺侨宅等,各种建筑风格在这里交相辉映,可以将下洋片区打造为集民俗旅游、古建保护、信仰活动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