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加快莆田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
【发布日期:2015-01-09】 【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阅读:次】

【编者按】2014年初,市政协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讨论、反复沟通协调基础上,与市委、市政府共同确定了2014年年度协商计划,将“推进社会办医改革、推进城镇化均衡发展、推进莆田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建立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4个课题列为年度专题协商议题。今年市政协六届十三次、十四次常委会议分别就这四个课题进行专题协商。会上,20余位委员代表各自课题组作了专题发言,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市直各有关部门等领导到位就各自涉及的领域作有关情况汇报说明,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并听取了委员发言。本报将陆续刊登部分委员发言、部门回应及调研报告。本期刊出“推进莆田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文章。

 

加快莆田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

 

 

菜溪瀑布

 

 

古典艺术家具

 

 

莆田国际油画城

 

 

 

涵江下洋古民居

 

 

 

莆台乡村合作项目香园草一角

 

     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市政协把“做大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列入年度调研课题。今年2014年3月份以来,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根据市政协的工作安排和部署,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陈元、赵爱红副主席带领下,开展“加快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分两组走访了湄洲岛、九鲤湖、菜溪岩、南少林、九华山、九龙谷、妈祖城、永兴岩等重点景区,深入了解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并听取县区、管委会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为市政协专题协商会议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一是重要景区旅游资源实现基本层面上的开发,旅游资源开发进程不断提速;二是景区进入性和服务性基本条件得以初步解决,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三是通过举办各种节会活动,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旅游品牌不断凸现;四是发展旅游产业意识逐步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市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六个方面。

    在目标定位上,如何凸显莆台妈祖文化交流热络的独特优势和莆田旅游资源的特定优势,把莆田打造成为海峡旅游综合试验区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我市尚未列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


    在资源分类上,如何充分挖掘莆田特色资源优势,进行分类开发还不明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亟待提高。


    在设施建设上,如何扩建景区道路和完善景区服务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不够,存在“有景区没氛围,有景点没游客,有景致没配套”问题,景区可进入性不畅通,景区建设存在乱规划、乱占地、乱砍伐等现象。


    在产业集聚上,如何推进旅游产业与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莆田美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要资源结合不紧密,景区缺少特色旅游工艺品、旅游工艺品展销市场、土特产市场和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效应没有形成。


    在宣传推介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宣传广告语、宣传册、宣体片、线路图、导游词,旅游宣传促销团体合力、立体优势和整体效应没有形成,如何制定并实施“清新莆田,智慧旅游”规划有待于抓紧落实。


    在构建机制上,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产业发展机制,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投入机制如何做到多元化,研究制定奖励扶持举措办法,要进一步抓好落实。 


    建议意见


   
我市要着力提升莆田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深入挖掘开发莆田旅游产品体系,加强与海西20个城市的旅游合作,利用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建立海西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把我市特色旅游资源融入海西“无障碍”旅游合作,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海西周边城市旅游市场,主动融入闽东北旅游协作区,西联大武夷、南通厦漳泉,不断满足境内外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加快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开发,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把莆田打造为海峡旅游综合试验区,成为境内外知名、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以“南湄洲、北九鲤”为中心,以妈祖文化、祈梦文化为核心,打造“神仙故里信俗游”品牌
    苏树林省长在省旅游局调研时指出,旅游资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态环境,一个是文化。游客一是看有什么奇特的自然景观、好的生态环境;二是看文化,特别是外国游客,对文化底蕴很看重。目前,我市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都还挖掘得不够。作为海神妈祖文化、九仙祈梦文化发祥地的“神仙故里”——莆田市,要大力开发湄洲岛妈祖文化、九鲤湖祈梦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产品,抓好山海呼应、岛湖对接的“神仙故里信俗游”旅游线路规划工作,完善湄洲妈祖祖庙、港里天后祖祠、妈祖阁、文峰宫、妈祖研究院和九鲤湖、菜溪岩、麦斜岩、九座寺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购置“神仙故里信俗游”专线豪华大巴和游艇,满足专线游客和对接向莆铁路输送客源以及湄洲岛、南日岛、平潭岛、台湾岛之间互送客源的需求,力争莆田市成为全国第五批、福建省第5个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城市,争取使莆田成为大陆和台湾双向旅游线路的重要中转站,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围绕“妈祖圣岛、度假天堂”,把湄洲岛打造成世界妈祖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妈祖朝圣中心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大牌旅游精品,把我市建设成为海峡旅游和世界旅游的目的地。
禅武文化是莆田旅游的一张名片,要以南少林为中心,连线九华山、紫霄岩等景区,以及广化寺、龟山寺、囊山寺(国欢寺)、梅峰寺等禅宗文化资源,打造禅武、禅茶、禅香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要对南少林景区旅游发展规划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发挥南少林禅武文化的影响力,与北少林合办“少林武术节”,借北少林名气提高南少林知名度,逐步确立南方世界少林武术中心的地位。尽快启动登山步道等建设,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南少林的澄湖镜碧、紫霄延福、象峰雾海、少林揽胜、西兰春晖、苦竹幽境、垞埕康庄、风洋筠谷和九华叠翠等9大景区策划项目,扩大南少林景区范围,按照4A标准建设,加大投入,完善旅游设施,建成以集旅游、休闲、健身等多功能的禅宗文化旅游品牌,打好禅宗文化旅游品牌。

 

●以“工艺城、博览城”为中心,以莆田艺雕、仙作家具、油画为代表,打造“工艺之都产业游”品牌

要突出文化创意特色,依托莆田工艺美术文化资源优势,将誉满天下的莆田工艺美术文化、美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打造以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中国仙作工艺走廊、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上塘珠宝城、油画城、石艺城等为代表的“工艺之都产业游”旅游专线,大力发展工艺美术鉴赏旅游、购物旅游,着力构建工艺品品赏购物之都,满足旅游购物需要,形成以工艺带旅游、以旅游促工艺的良性互动新型旅游产业链,成为著名的工艺美术品鉴赏游和购物中心,成为海峡旅游的品牌重要组成部分。
      美食是旅游的一大要素,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莆田——“中华美食名城”称号,是对莆田餐饮文化繁荣发展、餐饮市场特色品牌的最高评定,也使莆田美食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莆田的美食,源自温润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丰厚的自然馈赠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相逢,成就了卤面、米粉、扁食等众多莆田美食名品,承载着莆田独特的传统文化。发展莆田美食旅游要着重从品牌建设入手,实现档次升级,增加产业附加值,突出美食旅游的地域特色,在坚持本地特色的基础上,注重融合创新,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要规划建设一批美食城、美食街、美食店,把服务当地群众和游客结合起来。

●以“海岸线、后花园”为中心,以山海休闲、生态养生为特色,打造“美丽城乡生态游”品牌

     要立足我市壶山兰水、荔林水乡特色,凭借 “仙游四大景”、“莆田二十四景”和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积极建设农家乐、渔家乐、森林人家、休闲山庄、城市绿心等,要推进“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战略实施,使旅游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融为一体,把城市打造成旅游景区和休闲基地,提升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功能,优化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环境,打造城市的旅游度假特色和个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就地、就近旅游,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健康需求,使之成为大众旅游休闲的主打品牌。要以九鲤湖为龙头,连线九龙谷、菜溪岩、麦斜岩、东圳库区、绶溪生态风景线,打造国家风景名山胜水4A景区,成为观瀑、祈梦、飘流、攀岩的生态旅游品牌,以闽中革命司令部红色教育基地、永兴岩、瑞云山为核心的红色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绶溪公园、白塘湖、土海生态湿地公园和“五山”公园为主要内容的宜居莆田荔林水乡旅游产品,以南日岛和周边岛屿为核心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省级“五大旅游名镇”与省级“十大旅游名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以仙游度尾利农现代设施农业基地等以及莆田果蔬、花卉种植基地为代表的现代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旅游产品,启动莆田古民居、名人故居、古文化街等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以古谯楼、木兰陂、三清殿、夹漈草堂等古建筑,蔡襄、郑樵等历史名人以及国家级“非遗”莆仙戏、枫亭游灯等民俗文化为代表的莆田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面向大众的莆田“美丽城乡生态游”产品,并把莆田丰富的自然观光资源与深厚的莆田地域文化结合起来,给莆田旅游注入文化灵魂,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吸引力及生命力。

 

     要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书记尤权率团赴台专门考察台湾乡村旅游为闽台旅游互动交流合作全新平台的契机,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两岸共建一批“莆台乡村旅游实验基地”,持续推进莆台乡村旅游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理念,提升我市北部山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创意与经营管理水平,争取一批北部山区乡村列为我省“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深化莆台乡村旅游产业合作,打造海峡西岸知名的以山水观光和乡村体验为主的复合型的生态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产品。(未完待续) (时报记者 郑育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