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深入赤港华侨农场 倾听侨声了解民意
【发布日期:2014-06-26】 【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阅读:次】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十项措施》精神,增强华侨农场发展内在动力,切实提高华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6月24日,市政协副主席陈元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来到位于涵江区的赤港华侨农场进行专题视察。


       陈元一行了解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十项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了赤港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情况、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的情况汇报。并深入归难侨家中走访、询问,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生产情况以及生活状况,并围绕农场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座谈会。


       据了解,莆田赤港华侨农场创办于1960年,面积3.55平方公里,安置印尼、越南等八个国家的归难侨,现有人口2596人,其中归侨侨眷2220人(占85.52%);在职干部、职工441人,离退休职工658人。近年来,赤港农场落实政策,推进改革,维护侨益,改善民生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2012年,农场实现GDP20.7亿元,工业总产值65.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财政收入6500万元;同时解决归难侨及外来工逾1.5万人的就业问题,居民年人均收入达29829元,为归侨侨眷营造较好的生存环境。从1997年至今,各级政府及企业累计投资20余亿元,专门用于基础建设、厂房建设以及文化设施。赤港农场还加强民生保障稳妥解决基本保障问题。


       陈元充分肯定了赤港华侨农场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华侨农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归侨、侨眷积极参与莆田的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说,华侨农场要发展就要主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大力度切实推进华侨农场的改革进程,解决困扰华侨农场发展的诸多问题;广大干部要齐心合力把握机遇,进一步改善生产环境和投资环境;创造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华侨农场的现有资源,加大发展的力度;此次视察报告将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反映给市委、市政府,以推动华侨农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