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海岸带整治与保护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5-01-30】 【来源:】 【阅读:次】
      九三学社莆田市委副秘书长、莆田市环科所高工李玉先,莆田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莆田市委常委、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谢金标反映:我市拥有岸线长度443Km,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9.72%。海岸带整治、修复和保护工作,对于提升陆海的环境和生态价值,增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统筹好我市海岸线开发与保护工作,推进我市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岸带整治、保护和管理工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我市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资源条件,但随着临港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强度,海岸带资源承载力日趋增大,各种矛盾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
一是台风暴潮频发,近岸海洋资源受损较严重。受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2012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3064万元;受赤潮灾害的影响,莆田市鲍鱼养殖直接经济损失15599.5万元;新加坡籍集装箱船“BARELI”的搁浅溢油事件造成鲍鱼等养殖水产品大量死亡等。
二是海洋污染总体得到控制,海洋功能区水质需改善。根据莆田市海洋环境公报,2013年莆田市海域水质总体为良好,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33.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8%。近岸海域中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水质的海域面积占67.6%,比2012年高1.3%。
三是大陆海岸线长度及类型发生变化。湄洲湾北岸临港产业和兴化湾南岸涵江临港产业围海造地,促进了我市陆海经济统筹发展,但另一方面围海造地缩短了我市大陆岸线长度和亲水面积,滨海沙滩、滩涂被人工造陆所替代,导致人工岸线一直处于自然增长态势,而自然岸线处于自然减少态势,致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潮间带滩涂资源量锐减,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兴化湾候鸟、潮间带生物部分栖息地丧失。
四是海岸侵蚀普遍,海滩管理缺失。据有关调查资料,莆田市平海湾嵌头和湄洲岛沙岸受自然侵蚀的作用,后退速率为1~5 m/a。莆田市侵蚀型岸线占总岸线长度的58.18%,位居全省第一。湄洲湾北岸临港产业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海沙填方,企业或个人私自开采海沙现象十分普遍,无序的海沙开采引起海岸泥沙严重亏损,直接造成采沙区域及相邻海岸的蚀退,并导致稳定或淤涨海岸向侵蚀方向逆转演变。湄洲湾建设了大量的码头,码头建设虽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但建设过程因管理不到位,仍使原有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且很难恢复,对海岸带及近海生态系统影响深远。
为此建议:
1尽快制定《莆田市海岸带开发与保护规划》,进一步确定海岸的基本功能,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我市海域管理的科学性,最大限制地减少海岸资源浪费,提高海岸资源的利用价值。建立我市海岸保护与开发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采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岸线重大项目人大审议制度、环境保护委员会评议制度等,通过跨部门合作建立市级海岸带管理职能部门,统筹全市海岸带开发布局和管理制度。
2、明确我市各职能部门和涉海县区政府的海岸带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即通过行政规章、行文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详尽的海岸带管理的权力清单和考核办法,为制约无序开发海岸线设置阳光平台。先行先试编制岸线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强化土地、海洋、环保、规划、发改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涉滨海各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及时解决滨海地区保护与利用决策中存在的分歧和交叉问题,为其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3、加强海岸使用论证,建议在原有海域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交针对海岸的专项论证,并提交综合协调机构集体审议或征得上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对涉及岸线的重大建设项目还应事先取得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4、在九宝澜黄金沙滩、南日岩下沙滩、西亭澳红树林保护区、平海海滩岩、沙丘岩保护区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在赤屿山、小碇屿、大麦屿、东沙屿、白屿、横沙屿海岛特别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封闭管理。在湄洲岛轮和石南轮渡港区、九宝澜黄金沙滩、南日岩下黄金沙滩、平海一级渔港、上林渔港、仙游辉煌渔港、石城一级渔港、仙游锦湖村枫慈溪入海口开展“海漂垃圾”整治工作。
5、通过出台重要岸线的管理规章,落实主体责任,明确红树林、大型海滩、重点沙(岩)滩等各类海岸带保护区域及其保护性管理规定。加强海岸带保护执法力度,建立海岸保护巡查制度,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土地、环保、林业、旅游、水利等部门建立协作执法配合制度。
6、加强自然岸段保护、强调受损岸段修复。强调对此类岸段的保护和有序开发,避免一切负面工程和占滩建筑,力求维持其天然特性。同时强调对受损岸段的修复,尤其是人为活动影响下受损海滩的修复,修复务必做到海滩、环境和景观三方面的同时增益,消除人为工程产生的负面影响。
7、结合我市每年一次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和海洋环保项目的实施工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资源环保法律、法规及海洋环保工作的相关信息,增强群众的保护海岸资源的意识。严格执行海岸带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公示制度,保障公民对海岸带规划和使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