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重塑古城特色 彰显名邦风采
【发布日期:2015-03-29】 【来源:】 【阅读:次】
莆田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莆田市委副主委、莆田学院现代教育中心主任陈绵献反映:莆田素以人杰地灵、“文献名邦”为傲。近年来,莆田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面貌变化巨大,但古城特色几乎丧失殆尽。对于许多来莆旅游的游客,包括莆田本地的许多年轻人,如果不是在宣传或介绍上读到“文化”信息,恐怕决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所谓的“文献名邦”,因为走在城区,看不到这个“名邦”有什么文化历史积淀,感受不到这是一座千年古城,只认为这个城市现代化远不如福州、厦门、泉州。城市的DNA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已被击得七零八落了,虽然几条小小的老街,但不伦不类,虽然有千年历史的三清殿、木兰陂和广化寺,要么小得可怜,要么偏隅一角,不要说影响,连点缀都谈不上有多少作用,只剩一个古樵楼尴尬地立在车水马龙的文献路上,孤零零地被包围在现代街市中间,淹没在喧嚣的商海之中。连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二十四景”也所剩无几,不得不用所谓“新二十四景”代替。城市的乡愁只留在孩童时的记忆或祖辈人的口中了。
    为重塑古城特色,彰显名邦风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摸清底数,规划保护古城特色。把重塑古城特色作为一项提升莆田影响、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文献名邦”的摸底调研、规划和实施,把莆田新城建设与莆田老城保护进行科学分离和合理协调。
    2、老街改造。目前城区仅存的大路、后街、县巷、衙后、庙前几条历史小街,街面按古街重新包装。莆田十字街原来有好几座古碑坊在文革中拆除了,现在可以考虑在大路或县巷里按原貌重建几座。庙前的陈经邦故居、县巷和大路之间至少还有两处旧时的大宅院,通过置换,尽快按原貌修复。街头可以设置一些演奏莆仙十番八乐、莆仙戏的小戏台。部分销售人员不妨穿戴店小二、仕女等古装服饰。
    3、保护名人效应。把院士、名人“请”下凤凰山,在凤凰山广场、火车站广场、体育中心等处塑像立碑,在城区的街头、汽车站,公交站等处,加大广告宣传,在名人故居附近设置醒目的故居指示牌(不妨考察一下浙江嘉兴的做法:在城区沿途路旁设置“沈曹植故居”、“沈均儒故居”、范蠡湖“等指示牌,使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处处蕴藉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4、开发古建筑。寺庙等古建筑是古之精华,不仅从佛学、功能来看源远流长,而且建筑风格、历史沿革等,都与一座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建议在在火车站和闹市区为广化寺、木兰陂、南少林寺设置醒目的宣传广告牌,同时开辟公交或旅游线路。寺庙门前应该有专门介绍其建造史和历代高僧等永久性宣传物(如石雕等),在凤凰山、天马山寺庙群连接山道开辟一些“古人踪迹”“名人踪迹”(以古人或名人命名)的登山小道(或沿途设立石牌),人行其间,自然与古人或名人在精神上有所相通。
    5、保存城市记忆。发动老人为重塑古城风貌提供回忆素材和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