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协商议政
兼顾生态和谐 共建美丽乡村
【发布日期:2018-03-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相继开展了“幸福家园”、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围绕“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产美”的要求,以整治旧房裸房、整治生活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生态保护管理水平等“三整治三提升”为手段,美丽乡村建设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张宗贤委员代表民建市委会作《突出生态和谐要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言,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目前,全市有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88个,树立了约40个示范村,11条美丽乡村景观带,涌现出一批特点鲜明、亮点突出的特色村庄,如江口蒜溪、华亭涧口、西天尾后黄、萩芦崇福、白沙坪盘、常太马院等,凸显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风貌。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主委张宗贤代表民建市委会发言说,“从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效应可以看出,家乡处处皆风景,广大群众对周边乡村旅游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而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还有很大的作为和提升空间。”

张宗贤说,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目前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工作推进不够平衡。全市开展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的村庄有280多个,较为成功典型的范例占不到15%。说明部分镇、村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力度不足,在创建开拓性的思路、方法、手段还比较缺乏,存在应付检查的心理;有的形象设施建设较多,而改善民生、提升宜居环境方面投入较少,不少村庄环境还不同程度存在“脏乱差”现象。

地方特色不够鲜明。一些村庄盲目套用城市化的发展理念,村庄规划一味追求“高大上”,不够“接地气”,利用乡村自然元素以及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建设考虑得偏少,脱离了乡村实际。有的不善于挖掘当地的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特色,建设“东施效颦”,建设模式多村一面,排挤了当地传统风貌;有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活,“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特色不突出。

筹资渠道不够广泛。由于村级经济造血功能薄弱,缺乏稳健项目产业支撑,多数乡村建设也无法有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作,大多乡镇、乡村依赖于上级财政补助及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或项目的帮扶,难以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与后续管理所需经费,也易造成建设初步成效的逐步缩减。

村民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农村人气集聚不足,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普遍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村民的文明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还不能很好树立,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陈规陋习还较普遍,乡村环境整治成效难以持续巩固,乡风文明建设还需要大力培育。

为此,张宗贤提出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乡村自身固有的元素和特质。“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注重留住农村传统的乡土的记忆。我市要注重保持农村的原始风貌,在对乡村进行规划时,要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要保留弯曲古朴的乡间小道,丰富发达的河道水系,绿荫成片的荔林景观,依山依田建筑,提倡多使用乡土材料、多建设地方特色建筑,保持乡村质朴特色,错落有致的乡村格调。

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挖掘乡村特色的内涵。比如江口蒜溪,“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风,千载古驿情”,既有自然的景观,又有历史、人文的气息,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我市山海平原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遗迹遗存的基础上,要注重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典故等内涵,利用这些有故事有底蕴的乡村文化来提升品质品味,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要结合产业发展来推动。美丽环境可以向美丽经济转化,将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优势特色。当前,我市乡村产业以乡村生态旅游、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特色餐饮等为主,因为路程近,游人一般只停留半天或一天,按旅游产业链条来看,只有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一条龙的休闲消费才能为乡村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山区空气好,空置的老屋非常多,建议在有条件的山区乡村可以通过流转租赁土地、老屋等方式,积极发展民宿经济、休闲养生等项目,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发展戏水垂钓、农家客栈、山林游览等不同的经营项目,让广大游客去得了、留得下、住得了,这也是一条村级组织和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美丽乡村建设要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三农”发展提出了总的目标和任务要求,这是乡村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必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建议我市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切实掌握政策,紧紧抓住上级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包装推介和对接,把上级的政策、资金、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衔接起来,有效补充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项目上的薄弱环节,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要落实文明、卫生与安全的保障。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引导向上向善风尚,利用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涵养乡村习俗文化,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通过制定乡规民约,加强乡村生活污水垃圾整治,让村民把房前屋后分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粉清楚,特色村容村貌自然就会显现。要注重规划布局,在引进休闲娱乐、野炊烧烤等项目,安排村民摆摊经营区域时,要配套完善环卫设施,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管,做好垃圾清理收集工作,不能造成新的“脏乱差”,要教育游客“不乱丢弃垃圾,留下文明与美丽”。要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对引进的一些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有关部门要督促经营者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安全防护设施投入,防范安全隐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