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协商议政
打造木兰溪走廊景观工程 提升莆田城市形象和品位(六)
【发布日期:2018-11-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市环保局:强化全域污染防治

 

 

市环保局局长林秀峰发言

 

 

木兰溪发源于仙游县西苑乡,自西北向东流经仙游、城厢、荔城和涵江4个县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干流全长105公里,共布设蒋隔、西台桥、石马桥、园头桥、濑溪、三江口6个国省控水质监测断面。

市环保局局长林秀峰在会上介绍了该局相关工作情况,并作了回应。

根据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6-2020)》和《2017年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2018年,我市木兰溪干流蒋隔断面水质须达到或优于Ⅱ类,西台桥、石马桥、园头桥、濑溪4个断面水质须达到或优于Ⅲ类,三江口断面须达到或优于Ⅳ类;大济溪、龙华溪、苦溪、柴桥头溪、仙水溪、长岭溪、延寿溪、南洋河网、北洋河网等9条木兰溪沿线主要汇水支流要消除劣Ⅴ类水质,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须达到66.7%20171-5月,我市木兰溪干流6个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3.3%,国控三江口断面总磷超标为Ⅴ类水质,未达到年度水质目标;9条主要汇水支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Ⅴ类,水质优良比例为55.6%

影响木兰溪干支流水质的污染源主要为沿线生活污水垃圾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及工业企业排污。一是生活污染源。木兰溪自西向东共流经西苑、度尾、大济、鲤南等14个乡镇及鲤城、霞林、镇海、拱辰4个街道,沿线共有闽中污水处理厂、仙游县城污水处理厂及荔城污水处理厂3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一级B排放标准),合计日排尾水约21万吨;4个街道存在老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旧管网断头或封堵,新城区部分已建管网未并网问题,导致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偏低,部分污水通过内河排入木兰溪;14个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大济、龙华、榜头、盖尾等乡镇污水主干管尚未建设或在建设中,华亭、新度、白塘、三江口等乡镇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大部分通过三格化粪池简易处理后经河网汇入木兰溪。流域两岸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现象,部分垃圾倾入河面未及时打捞,污染流域水质。

二是农业污染源。畜禽养殖“反弹复建”污染,流域沿线盖尾、度尾、黄石等乡镇畜禽养殖场“反弹复建”屡禁不止,养殖废水通过沟渠直排河道;仅今年1-5月份,木兰溪流域范围内就排查出“反弹复建”畜禽养殖场300多家。农药化肥施用不科学污染,流域上游度尾、大济等乡镇沿溪开垦的农田面积较大,农药化肥使用量未有效控制,部分未经吸收的残留农药和化肥,通过雨水冲刷排入木兰溪。

三是工业污染源。经排查,全市现有20家工业企业排污口设在木兰溪干支流,日排尾水约6500吨,其中华峰工贸为排水大户,日排尾水约1300吨。

为此,林秀峰就流域污染防治提出建议:要强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和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扩大管网覆盖面,加大沿河截污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重点抓好仙游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榜头镇、盖尾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对区位条件允许的村庄污水应并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对污水近期不能入厂的村庄可积极推广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厌氧池+兼氧滤池、微动力一体化等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快木兰溪流域4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一级A提标改造,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

要夯实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仙游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明确保洁员的保洁范围、标准和具体要求,加强对河道周边及水面垃圾的清理,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要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县(区)、乡()、村()三级职责,强化巡查执法,对“反弹复建”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取缔关闭。同时,强化督查考核,由农业和环保牵头,适时组织对县区长效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确保实效。

要全面推广科学施肥及合理用药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化肥农药流失对水质的影响。

要加强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铁拳治污、铁规执法,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和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

要积极开展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加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南洋河网、北洋河网、柴桥头溪等木兰溪沿线主要汇水支流整治力度,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开展河道清淤、入河排污口整治、生态护坡、生物净化、引清活水等工程措施,以生态方式改良河床、修复河岸,逐步提升河流水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

 

市住建局:彰显莆田区域特色

 

市住建局局长许建平发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高度重视木兰溪的保护及两岸综合景观建设,做了大量相关的工作。市住建局局长许建平在会上介绍了该局相关工作,并就委员们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作了回应。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打造木兰溪两岸综合景观。市住建局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烈意识,在项目建设中,从方案设计论证到项目施工切实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比如木兰大道建设,一是积极参加方案论证,提供行业指导意见。积极参加木兰溪两岸综合景观工程设计方案、莆田市木兰溪南岸(铁岭)片区控规评审、木兰溪左岸绿道工程可行性报告论证会、“一溪四廊”规划项目包会议、木兰溪两岸综合走廊及景观工程概念性方案设计方案论证会等,提出采取多级阶梯式堤坝形式,降低堤顶高度,保障防洪要求的同时,增设绿道布置,同时根据堤内外不同的生态环境,配置相适应的绿化苗木。二是配合把关图纸,提出修改完善建议。提出尽量保护现状大树,尤其是古树名木;苗木配置上建议多选择乡土树种及自然式种植方式等。

坚持彰显特色理念,打造木兰溪两岸综合景观。木兰溪源头为仙游度尾镇,沿途流经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从涵江三江口入海,沿岸自然景观丰富、人文资源荟萃,有木兰春涨、宁海初日等莆田二十四景,有木兰陂、宁海闸等文物古迹。在木兰溪两岸综合景观建设上要紧紧围绕现有的人文资源,加以提炼深化,彰显莆田区域特色。

坚持城乡共进理念,打造木兰溪两岸综合景观。木兰溪贯穿莆田中心城区,并沿途流经10个乡镇61个村庄。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木兰溪沿线村庄整治列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年重点项目之一,既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又顺应我市建设美丽莆田发展要求,更符合将木兰大道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的黄金大道,建设成为带动产业集聚、促进群众增收的富民大道,建设成为整合流域景观、促进全域旅游的旅游大道的建设目标。2018年重点开展华亭镇油潭村、盖尾镇前连村等试点村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村,带动提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市水利局:打造靓丽滨水岸线

 

 

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东风发言

 

近年来,莆田市坚持绿色发展,木兰溪实施“保护上游、控制中游、治理下游”的整治规划,通过源头保护、综合治理和防洪排涝工程,持续推进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已全面建成了下游一至三期防洪工程,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河段不设防的历史,为中心城区东拓南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供重要防洪保障,为城市建设走向木兰溪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木兰溪治理开始从下游走向全流域,水利部门抢抓机遇、转变观念,全面加快木兰溪防洪工程干流全线治理,实施防洪安全、水环境治理和景观建设“三位一体”综合治理,为“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目标提供重要防洪保障和优美生态环境。

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东风在协商上对委员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作了回应。他认为,当前,木兰溪“一溪两岸”是我市城市外延拓展的重点区域,但木兰溪两岸开发建设、用地预留、水系治理、古迹文化保护、建筑风貌、城市天际线、景观打造等方面缺乏统筹考虑,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关系还需进一步统筹,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滨水空间的控制保护与宜居城市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休闲、健身、赏水、亲水、观景等需求。

缺乏流域统筹。虽然仙游段、城区部分堤段景观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但在建设、管理等方面依旧是各自为阵、独自开发,缺乏协调统一。全面治理保护105公里木兰溪全线,全市上下尚未形成共识。

缺乏顶层策划。木兰溪两岸综合景观提升缺乏挖掘和统筹开发。防洪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全域旅游和城市建设等规划有效融合,尚未从全市层面规划木兰溪全线沿河景观,提升木兰溪沿岸城市品位,挖掘旅游资源,建设一溪两岸风光带。

投入机制单一。木兰溪防洪工程是纯公益性的民生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资金基本以政府投入为主,在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配套的旅游、城建、园林、环保等资金共同投入,缺少创新投融资机制来促进完善木兰溪防洪、旅游、健身、休闲等综合功能。

陈东风建议,要邀请国内最高水平的设计大师和设计院,高起点策划木兰溪两岸综合景观工程整体规划,立足国际视野,大手笔统筹做好顶层规划,充分融合沿线城镇、土地利用、旅游发展、水利、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规划,推行流域范围的“多规合一”。要水陆结合,彰显“壶山兰水、荔林水乡”的特色风貌。留住莆田特有的山脉、水脉、文脉,突出木兰溪两岸建筑体系的色调、亲水系的通联、各条交通主干道和滨溪大道的衔接、壶山兰水的视觉走廊,串联木兰溪沿线的河网水系、湿地、荔枝林等生态敏感区。要按照还水于民、还溪于民、还路于民、还绿于民的理念,规划时统筹兼顾木兰溪的防洪、交通、游憩、生态等功能,围绕文化、亮化、美化、净化、绿化等“五化”,形成水体——堤防——滨江路——建筑(环境)四位一体的滨江水地区景观环境,实现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环保、文化、旅游五大功能,打造优美的滨水空间和靓丽的滨水岸线。